孫正義又在美國瘋狂砸錢了——這次進入的是建筑業(yè):
軟銀透露其已領投獨角獸 Katerra 的 D 輪,總金額 8.65 億美金,不僅讓該公司 C 輪的 1.6 億美金一下子相形見絀,也把 Katerra 估值抬升到了 30 億+美金。
這筆交易也讓美國媒體大為吃驚,因為月初軟銀剛與 Uber 達成 90 億美金交易(詳見硅發(fā)布報道《Uber股東著急拋股》),而軟銀去年投 WeWrok 前還被爆:曾猶豫是否聯(lián)合辦公概念離愿景基金投資“科技分支”的定位有點遠。
但如果說 Wework 接近房地產,那么智能建筑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 Katerra 則是完全的房地產了,只不過,它像是宜家版或樂高版的房地產。
看視頻:17 天打造一棟大樓
??
簡單講:Katerra 是把建筑作為一個“產品”來打造,建筑的所有結構部件(墻板、窗戶甚至家具)全都在 Katerra 自己生產線上完成,然后運到施工現(xiàn)場,像樂高積木一樣拼在一起。
它還革新了建筑業(yè)的商業(yè)模式:在保證房子質量和美觀前提下,只需一半時間和成本來完成建筑物,這是因為:
第一,它是歷史上第一個從頭到尾包辦一切的“全棧式”建筑服務,有自己供應鏈、設計和工廠。這樣的商業(yè)模式可以幫客戶(主要是住宅和商業(yè)地產開發(fā)商)省去與不同供應商團隊合作的麻煩,使后者不需再與多家建筑設計公司、工程承包商和其他相關公司打交道。
第二,Katerra?有自己 IOT 網(wǎng)絡跟蹤所有員工和設備,以及利用 SAP 平臺實時分析比較每個項目數(shù)據(jù),這也是商業(yè)模式重點,簡化一切,提高員工生產力,因為建筑業(yè)的最大挑戰(zhàn)是人工和建筑材料間的協(xié)作問題,也是燒錢的地方,而 Katerra 利用實時信息和數(shù)據(jù)來解決這一問題。
《華爾街日報》稱:Katerra 就像是在“造 iPhone 一樣制造建筑”。
建筑業(yè)和消費電子產業(yè)的確有相似之處,因為一旦以技術為基礎的模塊化設計得以實現(xiàn),都可以受益于規(guī)模經(jīng)濟。
但兩者又不同,每個建筑物有它獨特性,當?shù)氐囊?guī)章制度、氣候、物理限制、地震條件等,iPhone 出場前就組裝完畢,但建筑不可能,這也許就是為什么 Katerra 要做端到端服務的原因。
最后 Katerra 團隊陣容其實嚇人:成立于 2015 年,今年才 3 歲,三位創(chuàng)始人分別是:Michael Marks、Jim Davidson 和 Fritz H. Wolff。
第三位是原房產投資公司 The Wolff Co. 執(zhí)行董事長;第二位是科技投資巨頭銀湖的創(chuàng)始合伙人之一;第一位是私募股權界知名人士,曾任特斯拉臨時 CEO,Michael 也曾掌舵消費電子制造巨頭 Flextronics。
Katerra 去年完成項目 11 個,未來兩年已積壓 13 億美元項目,這些新項目涉及住宅、酒店和學生公寓等。知情人士透露:該公司接觸軟銀前曾計劃融 4-5 億美金足矣,但軟銀鼓勵其加速全球擴張。軟銀進入前,已進入投資機構包括德豐杰(DFJ Growth)、Khosla Ventures、富士康等。